6月20日,由郭靖宇监制,郭靖宇、杨勇担任总编剧,巨兴茂、来赫执导,杨志刚 、岳丽娜、刘智扬领衔主演的《最美的乡村》圆满收官。6月23日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、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办了《最美的乡村》在线研讨会。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主持,河北省委宣传部领导,主创团队、出品方、播出平台的代表与文艺界、媒体界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,从创作、社会影响力等诸多层面对《最美的乡村》进行生动、深刻、多面的讨论。
15天收视率第一 最美攻坚故事彰显大时代精神
电视剧《最美的乡村》,6月6日在央一黄金时段开播,20日圆满收官,连续15天收视第一。据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,《最美的乡村》平均到达率2.79%,平均收视率1.63%,23个省区市收视份额超5%,关注度始终稳居同时段电视剧排行第一。
对于该剧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,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、省电影局局长史建伟表示,“《最美的乡村》用真心,真情,真功演绎了脱贫攻坚的最美故事,塑造了拼搏追梦的最美奋斗者。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、电视剧频道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夏晓辉指出,《最美的乡村》与时代精神血肉相连,“这部剧在故事内容上深刻领悟伟大时代精神,将其融汇于丰厚的情节中,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颂扬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史进程。”
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王离湘表示:“《最美的乡村》在全国上下,在业内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。”王离湘认为《最美的乡村》有三点值得研究和关注:一是它把握了时机,二是突出了全面建设小康,脱贫攻坚的主题,三是工作团队倾注的心血,创作了一个艺术精品。
河北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、总编辑李社军高度赞扬了该剧在展现河北之美上做的贡献,“从这部剧的每个故事,每个镜头都能体现出对团队,对河北无比深挚的家乡情节。我们不但从中看到了河北的自然风光,更能看到新时代河北人民的精神风貌。”
单元剧模式成创新焦点 最美的人民完成垂直带货新探索
北京长信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,本剧监制、总编剧之一,郭靖宇在会上讲述了创作《最美的乡村》遇到的挑战。“我总结这次的戏,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三段式结构。”而在谈到“命题作文”这个话题时,郭靖宇深有感触:无论是扶贫干部,还是被当做英雄一样描写的农民,他们都感动了创作者,让这一次创作变成了有感而发。
《最美的乡村》的策划,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、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也对该剧单元剧的创新给出高度的赞扬。“《最美的乡村》三个单元抓住大家,首先是它对我国北方的扶贫工作,有着非常多的,而且个性化的精彩发现,是这部片子来自生活的故事,信息特别地鲜活,生动又非常密集,这是发现能力,我同意这样一句话。创作说到底就是对生活,对历史,对现实的一种发现。”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尹鸿认为《最美的乡村》确实是大胆的艺术创新,体现了一种把立体创作和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,对电视剧艺术规律的准确掌握,并且通过电视剧来带货,完成了垂直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探索。
《人民日报》文艺部主任袁新文深情指出:“剧中着力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之美,三位主要人物,唐天石和辛兰是众多一线扶贫干部的缩影,石全有是有志于乡村振兴的有为青年代表,他们心中都有着大爱,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人格魅力,他们的工作展示出来的智慧、坚毅、创新实干,迎难而上等都令人感动。”
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、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发言,将《最美的乡村》评价为“郭靖宇创作集体创作道路上一个带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作品。它可以视为是继革命年代的小说《青春之歌》之后,又一部《青春之歌》。”仲呈祥还深度剖析了《最美的乡村》的成功与河北省委宣传部,省广播电视局的关系。“我非常敬佩和赞赏河北省委宣传部,省广播电视局对于电视剧创作的领导艺术。他们看准了一个方向正确,有担当,有信仰,也有责任感,有才华的创作集体之后,就为他们创造条件,精心培养抓住不放。”
《光明日报》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强调《最美的乡村》对扶贫干部的形象进行了开拓,剧中有三位扶贫干部形象,是扶贫干部形象中的典型高度概括。
《文艺报》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,《最美的乡村》中的“第一书记”辛兰具有不可代替性,她从城市带来了全新的脱贫理念和思想,这是脱贫攻坚战中不可或缺的。
著名影评人李星文表示《最美的乡村》令人赏心悦目。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称赞《最美的乡村》具有强烈的新鲜感,不仅好看,而且耐看,这难能可贵。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兼研讨会的主持人易凯做总结发言,“郭靖宇导演把有意义的事拍成了有意思的故事。既有意义,又有意思,应当说《最美的乡村》是找准选题,讲好故事,拍成精品的一个有利实践。”